欢迎访问 纪委在线网!
“这个村领取马铃薯种植补贴款的户数明显比其他村多了一大截,可能会存在虚报冒领问题。”今年5月,在绵阳市涪城区对区农业农村局进行专项巡察时,工作人员发现某镇2022年度秋马铃薯种植面积台账中的某些数据格外“显眼”,随即便将该线索报送至区纪委监委。
农村集体“三资”关乎基层农村经济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。区纪委监委随即启动片区协作工作机制,联合审计、财政、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力量,很快便查清了真相。原来,为完成全年马铃薯种植目标,该镇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肖某将任务数分解摊派到10个村并要求必须完成。在数据收集后,肖某仅对100亩以上“百亩示范片”进行了实地查看,未按照要求对几十亩的种植大户进行核查,就直接汇总上报数据,导致辖区两个村为完成任务,虚报了种植面积259余亩。最终,肖某与相关村干部均受到党内警告处分,被多领的补贴也已悉数退回。
“民之关切”便是“行之所向”。涪城区纪委监委在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期间,紧盯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突出问题,聚焦小微权力集中的“关键事”“关键人”“关键环节”,以“阳光惠农监管平台”为抓手,通过集体研判、逐件过筛,严肃查处了石塘街道古井社区党委书记、居委会主任肖某某等有影响的典型案件,并循线深挖出一批农村集体“三资”中的“微腐败”。截至目前,发现问题线索36条,已立案29件,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3人,留置1人。
绵阳市涪城区纪检监察干部深入一线开展监督,详细了解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情况。(许统 摄)
“我们村的钱哪个在管,管得咋样,大家好多都不晓得……”
“村上集体土地咋个出租的,租金是多少钱,一直都没有公示过……”
农村集体“三资”腐败问题背后既有部分村干部自身纪法意识淡薄、存有侥幸心理等客观原因,也有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客观原因。涪城区纪委监委坚持从个案清除、重点惩治向系统整治、全域治理提升的整体思路,既严格查办案件线索、推进问题整改,又对权力运行、内控管理等背后深层次原因开展“麻雀式”解剖,做深做实“后半篇文章”。督促各镇(街道)全面梳理近年来各类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,并联合多个行业部门开展会商研判、联合监督,对重点村进行“地毯式”排查,共发现虚报冒领、程序不规范、村干部坐收坐支等问题52个,推动整改完成46个。
同时,区纪委监委积极推动区农业农村局开展集体资产监管提质增效行动,重点排查财务管理、经济合同、集体债务、工程项目管理4方面问题,清理并完成整改新增固定资产未纳入账内核算95.7万元、农村集体资源2.49亩,清理并整改不规范合同28份,整改退还违规发放交通补贴和误工补贴等16.66万元;开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债专项清理检查,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,逐步推动化解。
有了“当下改”的举措,也要形成“长久治”的机制。涪城区纪委监委积极推动行业主管部门举一反三、自查自纠,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。通过修订完善《涪城区加强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监督管理十条措施》《涪城区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管理指导意见(试行)》等制度,进一步规范了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的使用流程,推动“三资”管理规范化、透明化。此外,区纪委监委还注重发挥群众监督力量,将农村集体“三资”公开情况纳入日常监督重点,实行“清单化”管理,常态化组织开展交叉检查、群众走访,有效提升“三资”管理的监督效能和群众满意度。
“我们将继续加大对‘三资’管理的监督力度,真正把群众的问题解决在基层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,守好看牢集体‘家底’,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。”该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。(作者:吴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