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 纪委在线网!
2月25日10时30分,邯郸市中心医院。97岁的赵鸿刚平躺在病床上,已经没有力气坐起来。
就在我们准备告别时,老人艰难地抬起胳膊,握住记者的手,嘴唇一张一翕唱起来:学习雷锋好榜样,忠于革命忠于党……
老人气息微弱,咬字不清,但唱得动情,眼里闪烁着光彩。记者的眼睛湿润了,前来看望老人的邯郸军分区官兵代表也深受感染。
这首歌,让我们感受到这位老八路的不了“雷锋情”。
“雷锋是我接的兵”
“雷锋是我接的兵……他是个好孩子……”病床上,赵鸿刚老人断断续续地说着。
赵鸿刚在上个世纪30年代末参加革命,曾亲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,后任辽宁抚顺某部后勤处处长。
“我那时也在辽宁,亲耳听过雷锋作报告。他是个好人啊!”在邯郸广平县赵鸿刚家,赵鸿刚的老伴许成华给我们讲起了丈夫给她讲过的故事。
那是1959年12月,赵鸿刚到辽宁鞍山接兵。
雷锋来了。1958年,雷锋从湖南省望城县来到辽宁,支援鞍钢建设,听到征兵消息后,步行几十里路赶来应征。按照征兵条件,他的身高和体重都不达标。了解到雷锋在鞍钢建设中的突出表现后,赵鸿刚被打动了,通过向上级请示,破格接收他参军入伍。
从接雷锋参军到雷锋牺牲,赵鸿刚和雷锋一直在同一个部队。
雷锋艰苦朴素的作风和助人为乐的精神,给赵鸿刚留下了深刻印象。有一次,他去雷锋所在的连队突击检查后勤工作,看见雷锋正坐在床上修补一条秋裤,那条秋裤已密密麻麻打了好多个补丁,远远看去,如蜘蛛网一般。后来赵鸿刚才知道,雷锋把省下来的钱都存进了银行,因此,雷锋才有钱捐给抚顺和辽阳遭到洪灾的群众,帮助河南困难学校买桌椅,还瞒着大家把一些钱寄到家庭困难的战友家中。
每一点空闲时间,都是雷锋做好事的时间。利用中午休息时间,雷锋经常出去做好事。1960年4月的一天,天气寒冷,雷锋在一个施工工地脱掉棉袄,甩开膀子和大家一起搬运砖块。后来,当地群众向连队送来锦旗,组织上才知道他助人为乐的事情。
1962年8月15日,雷锋因公牺牲,年仅22岁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赵鸿刚思想上没转过弯来,总觉得自己战友还活着。
“作为一名党员干部,就得带头学雷锋”
“父亲总说,作为一名党员干部,就得带头学雷锋。”赵鸿刚儿子赵政对记者说。
赵鸿刚始终践行着自己的诺言,在部队待了35年,先后荣立5次三等功、两次大功,多次受嘉奖。1979年,组织上让他在全国范围内选一个中等城市居住。赵鸿刚自愿放弃优厚待遇,来到老家广平县刚刚起步筹建、问题较多的一家银行工作。
来银行工作后,他将钉子精神的“挤”劲和“钻”劲发挥到极致。赵政记得,“那段时间,父亲刻苦学习专业知识,总是虚心向人请教,很快就熟练掌握了业务知识,走上了副行长的岗位。他在工作上兢兢业业,只要单位给了任务,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。”
在雷锋精神的影响下,赵鸿刚成了“活雷锋”。
在部队,他会从并不多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,寄到家庭条件困难的战友家中。到银行工作后,他无数次用“雷锋”的名义给生活困难的群众寄钱。
“带动大家一起学雷锋”
退休后,不断发展壮大宣传学习雷锋的队伍,成了赵鸿刚的“事业”。“他宣讲不图名、不图利,只图大家能听进去,带动大家一起学雷锋。”赵政说。
2011年,赵鸿刚与秦好廉、张新学等十几位广平县退休干部一起,组建了老干部雷锋精神宣讲团,时常深入学校、工厂和部队宣讲雷锋精神,让学雷锋在群众中蔚然成风。
赵鸿刚在邯郸市肥乡区人武部的一次宣讲,至今让肥乡区人武部民兵训练基地主任王贵军难以忘怀。“当时,他拿着一张雷锋的照片,讲述了雷锋在部队的先进事迹,讲到动情处,所有人都落泪了。”王贵军说,也是从那时起,他开始用自己的一部分工资帮助生活困难的家庭,十几年来没有间断。
赵鸿刚的后辈们,也用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。
有一年冬天晚上,赵政在路边看到一位老乡衣着单薄,冻得瑟瑟发抖,二话没说就把自己的大衣脱下来给了他。
2018年,赵鸿刚的孙子赵海鑫带着爷爷续写“雷锋日记”的嘱咐参军入伍。刚到部队,一名战友受不了强度大的训练,产生了懈怠心理。“这时候,需要有一个信念支持着他向前走。”赵海鑫学着爷爷的样子给他讲起了雷锋参军入伍和助人为乐的故事,让这位战友坚定了刻苦训练、报效祖国的信念。
接新兵雷锋,赵鸿刚接回了万千“雷锋”。(记者 赵 建 吕若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