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 纪委在线网!
图为部队战士在寺湾村帮助群众磨面。
图为刘邓大军在鹤壁集大吕寨村的指挥部旧址。 汤阴县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(汤阴县档案馆)供图
1947年春,解放战争的局势在全国范围内发生了根本性转变。正如毛泽东于当年2月为党中央起草的《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》中所述,“中国时局将要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。”
当时,盘踞在豫北汤阴县的国民党暂编第三纵队负隅顽抗。为迅速开辟豫北战场,实施外线作战,使冀鲁豫与太行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稳固后方,1947年4月,刘邓大军进驻汤阴西部鹤壁集一带(当时鹤壁集隶属汤阴县),并于当年5月解放了汤阴城。经过短暂休整于6月下旬离开汤阴,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南下,挺进大别山,开辟了新战场。在鹤壁集驻防的短短两个多月中,刘邓大军不仅取得了豫北战役的胜利,而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。
汤阴西部的寺湾村是个仅有百十户人家的小村。它坐落在太行山脚下。北依山,南临水,西通太行,东临大路,是个地形好、景色秀美的地方。刘邓大军的司令部最初就设在这里(后又移到东窑头),刘伯承、邓小平就住在村东头一座农宅里。
在这里,刘伯承、邓小平夜以继日地工作。这时候,汤阴外围的敌人已成惊弓之鸟,不堪一击。铁路以西只有庞村、鹤壁集两处敌人龟缩在土围子里。4月5日,刘邓大军一到,像风扫残云一般,仅一阵冲锋便把他们消灭了。
一天,县委书记李衍绶接到司令部的通知,风尘仆仆地来到寺湾村。刘伯承、邓小平亲切接见了他,并认真听取了他的汇报。他们对县委的工作很满意,鼓励李衍绶继续努力,做好支前工作,为全国解放多做贡献。
在刘伯承、邓小平的鼓励下,汤阴县委成立了支前指挥部,发动群众,全力以赴投入支前工作。据当时记载,全县参战民兵360多人,出动担架700多副,组织自卫队员3500多人,支援军粮100多万斤,还有肉类、蔬菜等物资。在刘伯承、邓小平的指挥下,有着广大人民的全力支援,刘邓大军于1947年5月2日攻克了汤阴城。
战争年代,转战南北,行住不定,常常是几天转移一个地方,有时甚至一天换几个住处。可是,无论在什么情况下,刘伯承、邓小平心里都时刻装着群众,特别关心和维护群众的利益。
刘伯承每离开一个地方,总要嘱咐部下做好几件事。于是,“离村前的几件事”便传为佳话。
攻城之后,刘邓大军很快就要离开寺湾村。出发之前,刘伯承专门询问身边的参谋,部队离村前的几件事有没有做到位。参谋回答说街道宅院都已打扫干净,军属、房东和困难户的水缸都打满了水,借用群众的东西都还了,只有群众的意见还没有征求。刘伯承严肃地表示,这项工作一定要做好。他让部队先走,让参谋留下把征求群众意见的工作做完再走。
参谋遵照刘伯承的指示走家串户,问寒问暖,认真征求群众对部队的意见。当他来到群众李富祥家时,李富祥极为感动。“部队的同志在村里做了那么多的好事,临走前还要征求群众的意见,天底下难找这样的好军队,老百姓还有啥意见!”李富祥激动地说,“老百姓反映很好,只是俺们对部队照顾不周……”
参谋又来到身患重病的军属李大娘家。这时,大娘当兵的儿子李富成恰好回家探望母亲,娘儿俩热情地接待了他。当大娘明白了参谋同志的来意后,激动地掉下了眼泪。她深情地望着参谋同志说:“你们真是咱穷苦人的军队呀,啥时候都不忘咱老百姓。”
大娘的深情厚谊感动了参谋同志,他望着大娘说:“这是刘司令让这么做的,他任何时候都不忘离村前的几件事。”
野战军的政治部设在大吕寨,邓小平就住在此村。
大吕寨村地处汤阴西部,是一个四面环山、临丘的大村落,它像一颗闪光的明珠,被大自然的容貌深深地掩藏在一条沟壑里。那时,大吕寨群众基础比较好,不仅有个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党支部,还是这一带的联防点。
据该村一些老人回忆,邓小平和群众尤振尧住同一个院子。邓小平居于堂屋,尤振尧住南屋。那时,正是豫北战役将要结束的时候,汤阴城就要被攻克,安阳城已处于包围之中。邓小平军务繁重,但仍不忘关心群众生活,和老百姓交朋友,一有空就同群众交谈。向群众讲形势,拉家常,宣传党的路线和政策。他和尤振尧亲如老友,常常在一起说话。
有一天中午,吃午饭时,尤振尧的小女儿在院里端着一碗饭吃,米饭由于没掌握好火候,有点夹生。邓小平看见后,关心地表示这东西吃了容易坏肚子。
首长居然连老百姓的饭食好坏都关心,尤振尧逢人便讲,讲了30多年,村里众多乡亲都知道这件事。
5月2日,汤阴城解放了。
当晚,刘伯承安排妥当打扫战场与接管工作后,悄然来到鹤壁集。此时夜色已深,星光闪烁。连日来的军务操劳和行军奔波,使他十分疲惫,急需一处宁静之所稍作休憩。
这本该由警卫员妥善安排,可是,当他们走进区公所的大院时,院里一片漆黑,区里的同志早已入睡了。区长籍文彦同志就睡在堂屋里。警卫员看到劳累的首长连个休息的地方都没有,心里十分着急,要叫醒区长。刘伯承赶忙制止,说这段时间地方的同志为支援部队打仗非常辛苦,天很晚了,让他们好好休息,自己搭个帐篷休息一下就行了。
5月的夜间,天气微凉,警卫员心中满是愧疚和自责。但他们深知刘伯承的脾气,知道劝阻无用,便赶忙搭建帐篷,以便首长尽早休息。帐篷搭好后,刘伯承和衣而卧,很快就睡着了。
此时,区长籍文彦被院内动静惊醒,但他不知是刘伯承来了。这些日子,他同样疲惫不堪,为支前工作已多日未得安睡。他起身点灯开门,却见院内有两名持枪警卫员,屋墙角下搭着一顶帐篷,他猜想一定有大领导到了。自刘邓大军进驻后,他曾见过刘伯承和邓小平,亦知晓陈锡联、秦基伟、钱信忠等首长驻扎汤阴一带,只是不知帐篷内是哪位首长。
籍文彦匆忙向警卫员询问。警卫员告知是刘伯承司令员。籍文彦深感不安,请求警卫员让首长进屋休息。警卫员婉拒并转达刘伯承的话语。但籍文彦怎么忍心让首长露宿庭院,稍作迟疑后,便疾步去找副区长刘景和。
刘景和负责部队住房安排。他与籍文彦一同恳请警卫员让首长进屋休息,警卫员回应说,“你们休息吧,这是刘司令员的意见,我们也没有办法,明天首长还有事,天就要亮了……”两位区长无奈,心中既愧疚又感动。
区公所门旁有棵小枣树,傲然挺立,宛如卫士。
一天清晨,刘伯承准备离开。警卫员喂饱战马、备好鞍具,便将马拴于区公所门旁的小枣树上,等候首长出发。然而,警卫员一时疏忽,拴着的马竟然啃食起树皮来。
这时,刘伯承来了,赶忙让警卫员把马牵走,并叮嘱道,马在啃老乡的树皮,树没了皮是活不成的!要注意群众纪律,爱护群众的一草一木,任何时候也不能损害群众的利益。
警卫员牵着马静静地听着,不住地点头。此事虽小,却彰显出革命军队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的深厚情谊。(作者:程小卫 孟宪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