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 纪委在线网!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廉洁文化

爱廉说丨陈耆:筑就“闽南都江堰”

  • 时间:2024-12-10
  • 文章来源:福建省纪委监委
  • 作者:佚名





李冰父子组织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大家耳熟能详,然而就在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,也有一个“闽南都江堰”——始建于南宋年间的“双圳陂”。历经七百多年风雨洗礼,至今仍灌溉着当地万亩良田。


“双圳陂”的背后,是一位受人敬重的乡贤,陈耆。






陈耆,南宋时漳州府长泰县彰信里(今陈巷镇)双芹社人。他承袭祖业,家资丰厚,为人急公好义,轻财乐施,凡是有利乡里的公益事业,都愿意捐资,对贫苦百姓,也处处给予同情与接济,乡人尊称他为“陈耆公”。


长泰文昌阁中的陈耆像



宋嘉定年间,长泰旱涝更迭,尤其彰信、人和两里,处于群山环抱的盆地中心,水利年久失修,大片田园成为“看天田”,无雨田龟裂,有雨成汪洋,年成不好,农民生活十分艰难。


正当盛年的陈耆关心农民生计,决定兴修水利,为同乡百姓造福。他的这个决定得到妻子颜氏的大力支持。宋理宗宝庆二年(1226年),他聘请水利名师,并亲自陪同勘测地势,足迹踏遍人和、恭顺等五个里,设计绘图,最后拟订了双圳陂工程。


宋代双圳陂源头

在双圳陂修建过程中,一部分沟渠要经过陈耆的祖田,他二话不说,捐出祖田;对于圳道所经的其他百姓田地,他主动拿出自家的大片良田与老百姓置换,既大大便利了双圳陂的修建,又保障了百姓的生活劳作。


陈耆慨然献出共240余亩良田以开圳建陂的举动大大激发了当地乡民兴修水利的热情。修圳期间,所涉各里百姓,都深深为陈耆公的善心义行所感动,纷纷自发携带锄头、畚箕等工具来工地上劳动。


双圳陂弯弓渠道


整整花了十一年,双圳陂水利工程终于全部建成,总灌溉面积一万余亩,成为长泰古代个人出资兴建的最大农田水利工程。陈耆还聘请有才干并热心公益的人充任陂长,负责管理、维修,不使双圳陂废弛。最开始时建陂16处,后来有一处陂塌陷而废,因此又名“十五户陂”。


双圳陂至今仍在发挥灌溉作用

双圳陂的建成,使众多旱地变为水田、荒原成为沃野,从而为水稻在长泰的大面积种植创造了条件,确保长泰万众得以温饱,村落之间的水利纠纷也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。因此,陈耆被长泰百姓尊称为当地的“李冰”,“十五户陂”也赢得了“闽南都江堰”的盛誉。


感念于陈耆为众造福的高风亮节,乡民在陈耆故里兴建了一座陈公祠。漳州、长泰的地方志将他的事迹收录在内,让其善举得以为后世铭记。


长泰区陈巷镇双圳陂灌区雪美洋万亩良田

如今,十五户陂的渠水依然清澈流淌,继续灌溉万亩良田,惠及子孙后代。而陈耆公热心公益、乐善好施、为民造福的精神也将如不竭活水,不断滋润民心,绵延传承。






供稿丨漳州市长泰区纪委监委

图片丨漳州市长泰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、新长泰微新闻

编辑丨郑杰婧

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fjcdi.gov.cn/cms/html/fjsjwjw/2024-12-04/435331945.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